生态毒理学报杂志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管/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
国内刊号:CN:11-5470/X
国际刊号:ISSN:1673-5897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生态毒理学报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创刊时间:2006

出版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11-5470/X

国际刊号:1673-5897

邮发代号:2-303

刊物定价:408.00元/年

出版地:北京

首页>生态毒理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生态毒理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5897
  • 国内刊号:11-5470/X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介绍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CN:11-5470/X)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大型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征文发行。《生态毒理学报杂志》期刊收录于: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生态毒理学报杂志一直致力于在各个学科领域里提供最新、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颇受业界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好评。

本刊栏目设置
综述、专论、生态毒理学教学常设专栏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生态毒理学报杂志投稿须知

1.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实践性、逻辑性、先进性,要求材料可靠、论点鲜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文字精炼、数据准确、图表清晰。内容符合《保密法》规定,在政治和涉外问题上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文责自负。论文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如系基金资助项目请注明基金名称及编号。

2.题名应简短,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简称以及商品名称。

3.摘要要反映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字数为12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表述。

4.关键词应能准确反映论文主题内容,尽量选用《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一般为3~8个。

5.文中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图要有图序、图题和必要的图注,图中文字为6号宋体字。表尽量用三线表,有表序、表题。

6.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 3100~3102—93有关规定。

7.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学位论文除外),并在文中引用处注明,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应符合国标(GB/T 7714—2015)的规定。

8.文稿应在Word系统中编辑, 纸型为A4, 页边距2  cm,使用5号宋体字, 正文部分采用层次标题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之间用下圆点“.”,如“1”、“1.1”、“1.1.1”等。

9.本刊只接受在线投稿方式,编辑部有权对录用稿件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本刊对来稿概不退还,在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登,本刊将酌致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

期刊引用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往期文章
  • 纳米银的体内毒性及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很多研究表明纳米银对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均会产生毒作用,且其毒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可能与银离子释放、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氧化应激的发生、炎症反应等有关,最新研究指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还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有关,本文将就纳米银的体内毒性...

    作者:王秀娟; 薛玉英; 唐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作为海洋中一种新型的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塑料在全球多个海域均有检出,根据其来源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由人工直接制造所得,常见于日常生活用品中;次生微塑料由大块塑料制品长期风化、磨损和光解形成。塑料自身含有多种有机添加剂,不断向环境中释放,污染海洋环境;微塑料表面还可吸附...

    作者:徐擎擎; 张哿; 邹亚丹; 刘成; 王宇擎; 郑浩; 李锋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大气中黑碳的健康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虽然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但大量工业和自然排放也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大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黑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2B类致癌物。黑碳可以吸附其他致癌物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黑碳暴露对人类的危害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空气中黑碳的水平与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疾...

    作者:陈琛; 王娟; 聂亚光; 王希楠; 许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塑料污染的水生生态毒性与载体作用

    近年来,微塑料的水生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水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形成与分布展开分析;对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给予评述;并深入探讨了微塑料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多重载体角色。鉴于微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我国应尽快开展有关微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毒理方面的系统研...

    作者:陈启晴; 杨守业; Henner; Hollert; 尹大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面向人体暴露评价的植物中抗生素分析进展

    抗生素通过动物粪便或生物固体的施用、再生水灌溉进入农业土壤后可以被蔬菜和粮食作物吸收,从而造成人体的被动暴露。为了评估抗生素对人体暴露的健康风险,需要基于植物样品,发展灵敏、稳定且针对性强的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植物样品中抗生素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样品提取、净化等前处理方法及其仪器分析方法,并对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分...

    作者:杨晓静; 薛伟锋; 陈溪; 田润; 乔显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